2017年7月16日
17日上午,实践团队来到县民政局,拜访了中共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、副编审,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顾问台运行老先生。台主任利用一上午的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地交谈,向同学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大别山的历史与精神,分享了很多刘邓大军在金寨县扎根立足时期的故事,同时针对同学们提问想了解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。对于什么是大别山精神,台主任总结了十六个字“坚持斗争,前仆后继,不怕牺牲,勇于奉献”,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17日下午,在炎炎烈日下,实践团队又马不停蹄驱车赶往汤家汇镇,寻访了汤家汇镇的两处旧址——位于泗道河村的曹氏祠堂和位于瓦屋基村的列宁小学。曹氏祠堂是曾经的刘邓大军野战医院旧址,列宁小学创建于1930年,是孕育无数革命志士的摇篮。两处旧址均地处偏僻、交通不便的山村,队员们寻访的过程艰辛曲折,从中切身体验到刘邓大军当年战斗的艰辛。在旧址前,同学们触摸断壁残垣,仔细寻找每一处文字和当年遗留的踪迹,感受当年解放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光荣岁月。
两天的调研结束后,实践队紧急赶往位于阜阳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。在金寨短暂的行程中,队员们通过参观、体验、座谈、寻访,深受金寨县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资源的浸染,接受了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教育,离开之时,目光更坚毅,步伐更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