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日报农村版 | “梅姐姐”的十年公益路__金寨团县委
今天是:
安徽日报农村版 | “梅姐姐”的十年公益路
编辑日期:17-03-14  文章来源:  文章作者:  [ 关 闭 ]

     “我是山区的孩子,也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,我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希望工程,去做公益事业,不负家乡人对我的信任。 ”今年33岁的周玉梅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近10年。她言语柔和、笑容可掬,是山区贫困学子们爱戴的“梅姐姐”,她把爱和希望撒播给山区的孩子,和他们一起快乐成长。
       打工妹变身“爱心大使”

  80后的周玉梅是金寨县花石乡人,也是希望工程第一批救助的贫困学生。 1997年,作为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,上初中的周玉梅收到了一笔特殊的捐款——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爱心人士给她寄了500元钱,鼓励她好好学习。 “我当时回了信,说长大以后赚了钱肯定报答他。 ”对方的回信出乎她意料:“不需要回报,只希望以后有能力了去帮助有困难的人。 ”从此,这个陌生人的话语,就像一枚深深的烙印印在了她的心里。

  因家庭贫困,周玉梅18岁那年放弃了高考,来到上海找了她的第一份工作,在工地搬砖、搬瓦片,还有提泥浆,并给自己攒够了工作中介费300元。凭着山里人特有的执着、奉献、勤劳和质朴,一个地道的山村女孩,逐渐被大都市所接纳,周玉梅先后在上海多家公司担任重要职务。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了成功,她希望家乡的孩子不要再因贫困而失去上大学的梦想。

  2008年,一次偶然的聊天,让这个打工妹点燃了心中的梦想。那时,每天下班后,周玉梅都会在花石中学的校友QQ群里闲聊。一次,她和大家说起家乡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上不起学的话题,有同学说:“中国那么多人,一人少花10元钱,加起来可以帮多少孩子上学呀。 ”“这句话启发了我。 ”周玉梅说,当时她就提出让群里同学捐款的想法。这次成功的爱心助学活动坚定了周玉梅的信心。此后,周玉梅在网上发表《爱心倡议书》,号召网友一起献爱心。随着爱心人士不断地增加,她专门回到老家,走访条件差的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把他们的信息搜集起来,发给爱心人士。同时,她担任了金寨论坛公益版版主,利用这个平台发动更多老乡参与助学活动。在她的动员下,全国各地的爱心团队纷纷涌入金寨县山区。
       做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
  在与周玉梅的交流中,她分享最多的是助人为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感动。 “做公益,对我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定位,在看着很多孩子因为得到帮助而改变、成长,我自己也是在不断进步,这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 ”周玉梅说,“山区的孩子普遍很懂事,也很懂得感恩,每当过年过节,自己总会收到孩子们发来的祝福短信,最让人高兴的是孩子们总会把自己的好成绩拿出来分享。去年,一位来自金寨县槐树湾乡的受助学生参加了高考,考出了630分的好成绩,得知分数后,他立即和我联系。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! ”

  去年2月26日,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挂牌,周玉梅从团县委负责人的手中接过中心第一任秘书长的聘书。为了这一天,周玉梅纠结了很久,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原本在上海市稳定的工作和朋友圈,回到家乡“反哺”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希望工程,帮助更多的金寨孩子走出大山,拥抱希望。

  “一年来,通过金寨希望公益服务中心这平台,我们帮助1600多名贫困学生和爱心人士实现了结对,进行助学帮扶;获得了价值1000万元的捐款、捐物,安装了70台净水设备覆盖了29所学校,为山区的医疗卫生院送去了200台医疗雾化器,同时我们还为孩子们送去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器材、物资,进行心理辅导……”周玉梅告诉记者,在回到金寨,参与到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后,自己工作更忙,收获满满。
       公益路上不停步

  近来,周玉梅与团队里的朋友把对山区学生的帮扶方式,逐步转移到贫困家庭的产业扶持和对学生本人的情感帮助。 “前几年,我们帮助金寨县天堂寨镇的一户贫困家庭取得一笔助学款,为了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,我们在确保孩子上学无忧的情况下,帮助这个家庭引进了养殖生态鸡的项目,目前效益很好。 ”同时,对于孩子们的情感心理辅导,周玉梅认为十分必要,“山区的外出打工者很多,有些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家人没有交流,长期以来对青少年心理成长不利,我们通过心理辅导,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地成长。 ”周玉梅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和肯定,2012年被评为 “优秀江淮志愿者”,2013年被评为“上海市优秀青年标兵”和“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”……对于诸多荣誉,周玉梅总是谦虚地说,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。如今,周玉梅在家乡已成为“金寨好人”的代表,在上海已成为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。(鲁艳艳 桑宏投稿)





上一条:金寨众爱公益协会元宵节里献爱心
下一条:无